离退休处-2019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关工委召开纪念大学生“M·M”研究会创建40周年暨青老“M·M”研究会“牵手共建”理论学习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12-02    [    动态浏览次数: 次    |    发布人:    ]

  202411月11日,吉林大学关工委在地学部鸽子楼一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纪念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创建40周年暨青老“M·M”研究会“牵手共建”理论学习研讨会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向东,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离退休党员“M·M”学习研究会会长杨青萍,关工委秘书长陈少田、关工委常务副秘书长王欢、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玥、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左振鹏,校团委、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负责人郑家璇、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洲、地球探测学院党委书记卜立平、建设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衣长涛、新能源与环境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哲、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邱增凯,朝阳校区离退办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朱晓地学部二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离退休党员“M·M”学习研究会和学生“M·M”学习研究会的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杨青萍主持。

首先,郑家旋介绍了19833月,原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地学部)四位同学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M·M学习小组”,由此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组织。几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与关注下,更名为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研究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吉林省高校青马工程“红色社团联盟”的龙头单位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吉林大学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成功经验,曾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被选树为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的典型进入新时代,研究会紧扣“M·M”之名,坚守红色根脉,高擎红色旗帜、唱响主旋律。穿越四十余年走到今天,当初四位同学在地质宫点燃的“M·M”学习研究会的星星之火,已经成为累计发展数万会员的燎原之势。

卜立平作为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老会员代表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参加“M·M”学习研究会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以后成长成熟、发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政治理论学习对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带来的诸多有益影响。

陈少田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探索青马工程新模式,搭建青老“M·M”学习研究会“牵手共建”平台实现青老会员共建和传承的鲜活形式,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理论学习研讨会上,来自青老“M·M”学习研究19位会员代表,围绕“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不断提高学习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主题展开交流他们围绕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谈体会、谈收获,结合实际阐释对理论问题的深刻思考。建设教育强国的学理思考与着力方向”谈“新质生产力之教育思考”,“加强理论武装,争当时代新人”谈“以青年之力,筑强国之基”交流热烈而活跃。参加大会交流的会员代表从刚过20岁的青年大学生到78岁的退休党员。青老两代人面对面的交流畅谈学习体会、收获与思考,场面热烈而感人。

杨洲代表参会的地学部各学院,充分肯定了青老“M·M”学习研究会“牵手共建”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对今后更好的发挥平台作用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玥代表学生相关职能部门发言,介绍了我校研究生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活动的情况以及博士生讲师团在理论学习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成果。并表态学生工作部门将结合各自的工作特色,继续支持关工委及青老“M·M”学习研究会的工作

张向东讲话中,强调了理论武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M·M”研究会以及青老共建传承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了新时代背景下,“M·M”学习研究会担负的时代使命;对打造全员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提出具体要求。

  杨青萍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会议通过回顾大学生“M·M”学习研究会40年的发展历程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纪念自学组织的平凡坚守与理论学习的不平凡意义。跨越20岁到78岁年龄的青老两代会员畅谈交流学习体会,实现了共建传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重要意义。如今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我们应坚守研究会初心,拓展新思路,让我们的品牌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辉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在校园唱响的更高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关注我们

用心用情 敬爱致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