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9日,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和工会组织30余名基层党委书记、工会干部来到吉林省通榆县开展扶贫工作专题培训。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田间地头、牛羊圈舍、示范基地、工程中心、生产线、合作社、村支部,这样的“课堂”让培训接地气,有灵性,更高级;两场报告、一场座谈,满满的信息量让每位与会干部对扶贫工作鼓足了信心干劲,增强了使命担当。
走:脱贫摘帽看变化
脱贫攻坚以来,通榆县因地制宜,脱贫精准有力,发展稳中求进,福祉持续改善。完成危房改造19193户、农村公路372公里、饮水安全管网改造408处、水源井260眼、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075%……这组数据来自于通榆县县委书记李德明的报告,他用事实说明,通榆县的干部群众正在以实干为要、众志成城的劲头从脱贫攻坚走向真正的乡村振兴。
“一身黄土满嘴沙”,当地人对此苦不堪言,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严重是客观常态。如今,工程造林、村屯绿化、草原及盐碱治理已成为通榆生态环保绿色惠民的主课题。尤其是吉大化学学院高岩教授让秸秆“变废为宝”,为秸秆焚烧实现“零火点”作出了贡献。绿水青山、风清云白的愿景正渐入人们视野。
一条路联结着两座城,也浓缩了扶贫的艰辛与振兴的梦想。怀德镇、双山镇、双辽、新安镇、八十八乡、太平川镇,挂职副县长戚英喜对这些地名烂熟于心,从长春到通榆,五、六个小时的路程,挂职5年期间他往返了几百次。道路坎坷而且极其危险,吉大挂职干部、科技扶贫教授们对这条路既爱又恨,因为夜间赶路车翻事件让他们心有余悸。如今好了,据李德明介绍,今年9月6日,铁科高速和双嫩高速将全面开通,长春到通榆的车程将大大缩短,这也意味着通榆县由脱贫攻坚步入了乡村振兴的快速道。
看:吉大扶贫见成效
“吉林大学真帮真扶,鹤城百姓欢声笑语”这条横幅挂在通榆县东华合作社的大院内,它是花芊谷公司员工的真诚表白。花芊谷的红小豆、绿豆等杂粮是吉大人熟悉的产品。在国家消费扶贫平台上,花芊谷品牌很受欢迎,通过吉大的消费扶贫,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实现了稳步发展。
2019年,吉大人的朋友圈曾被“一道咸菜”刷屏——自从吉大工会为大家购买的“天意红”辣白菜摆上餐桌后,无论从色泽到口感,都被大家津津乐道。此次培训,工会专门安排了参观辣白菜全链条生产的过程。
据介绍,“天意红”辣白菜的白菜很有讲究,必须要用当地的大白菜,因为碱性大,白菜爽脆;所用的辣椒也不“简单”。试验田里,施用高岩教授有机肥的辣椒个大肉厚,色泽鲜亮。可以想像,当盎然的绿色变成红通通的一片时,将带给天意人怎样的丰收喜悦。
在洁净宽敞的生产车间,大家看到了全自动生产线和严谨的工作流程。分拣后的白菜要经过3道清洗才能进行腌制,而腌制环节发酵技术尤为重要,发酵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辣白菜的口感,对这一环节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的是吉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铁华教授团队。大家看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为韩国的订单抢抓时间。在刚刚结束的2020长春第十九届农博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介绍说,“天意红”辣白菜是吉林省唯一一个走出国门的扶贫产品。
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吉大植物科学学院教授、挂职边昭镇科技副镇长崔金虎讲起不同种类的谷物很是兴奋,26个品种,他如数家珍。有些谷穗沉甸甸,有些谷穗瘦弱弱,同一块土地同样的生长条件,经过他的精心培育已见分晓。“农民最信眼见为实,有了好的品种,他们才会领种。”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吉大的科技扶贫与通榆百姓的衣食冷暖紧密相连,吉大人正在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创造更多经验。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边昭镇边昭村,这里是吉大人每次到通榆县的驿站,也是吉大人牵挂的地方。鲜红的党旗簇拥着党徽,由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参与援建的村支部已成为边昭村村委员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今年7月,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宋高峰已经到期,接任他的是王野,依旧是住在简陋的打井房里,没有信号,看不了电视,玩不了手机,两年的时间,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仅是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信仰的考验。当大家离开时,王野站在田梗上频频招手,“长风几万里”,虽“思归”,但却不见其“苦颜”。
“反贫困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富裕奔小康。”
“能力的贫困只有依靠教育来消除,这就是教育扶贫的意义和职责所在。”
“贫困还意味着话语权的贫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里用的是‘迎来了’而不是‘实现了’,两者之间还要有一段距离要走。”
这是吉大宣传部部长韩喜平在报告中的经典论述。他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学贯中西的理论为大家深刻阐释了新时代的扶贫理论与扶贫成效以及如何构建新时代扶贫的新格局。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大家感慨颇多。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宝泉在座谈会上表示,“扶贫”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单向的,但扶贫成效却是双向的。通过扶贫工作,吉大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干部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促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密在座谈会上感慨,有一种感动是来自于身边——被校工会的工作感染着,被扶贫一线的故事感动着,被帮扶村群众的期盼鞭策着。校工会副主席张刚在汇报时提到的“四轮驱动一种模式”让大家对学校扶贫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即发挥学校优势“科技、教育、医疗、人才”四轮驱动,“学校+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助力通榆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明显效果。
培训虽已结束,但微信上的感言却一直持续不断,“通过党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大家凝聚思想,坚定信心,拓展视野,增进友谊,强化担当。对今后的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精心组织无疏漏,服务周到暖人心”“理论学习达共识,座谈交流触心灵。”校工会主席陆志东表示:今后将尽所能创造条件,继续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大家提供贴心、暖心、舒心的服务。
一段段话语温暖着未尽的扶贫振兴之路。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正如法学院党委书记周春国在培训学习中所填《沁园春》一词表达的:共享之梦激扬,引举国甘露润乡间。看政企同行,排难克阻,校地携手,真情攻坚。雄伟男儿,扎根大地,一曲赞歌耀华天。处大世,问吾不临顶,任谁登巅!